自二戰(zhàn)以來美元一直保持著貨幣霸主的地位,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美元作為一種全球儲備貨幣的霸權(quán)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比如歐元的創(chuàng)立,已經(jīng)明顯削弱了美元的地位,而現(xiàn)在又有了新的競爭者:人民幣。12月3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fā)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官方外匯儲備貨幣組成報告。既然人民幣已經(jīng)入圍,而且歐元已經(jīng)從債務(wù)危機(jī)中走出來,那么美元作為世界頂級儲備貨幣的地位如何呢?
并不是所有的中央銀行都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透露他們的外匯儲備是如何分配的。在2017年第三季度,14.6%的外匯儲備沒有被分配,然而這一數(shù)字在2014年第三季度高達(dá)41.2%。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中央銀行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其外匯儲備的分配情況,而COFER的情況正變得越來越廣泛。因此,2017年第三季度官方“劃撥”儲備貨幣的85.4%,其中
美元有63.5%的份額,低于2014年第三季度的64.6%。
歐元有20%的份額,低于2014年第三季度的22.6%。
日元有4.5%的份額,高于2014年第三季度的3.6%。
英鎊的份額為4.5%,高于2014年第三季度的3.75%。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美元分別占1.8%和2.0%。
人民幣的份額為1.1%,高于前三個季度的1.08%。
瑞士法郎的份額為0.2%。
還有一些“其他”貨幣的總份額為2.4%。
2015年11月中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quán)(SDR),這是人民幣朝著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邁出的重要一步。2015年11月底經(jīng)董事會批準(zhǔn),并于2016年10月生效。
在2016年第四季度,人民幣開始以1.08%的比例出現(xiàn)在全球儲備貨幣的COFER數(shù)據(jù)中。但它并沒有飆升,在2017年的前兩個季度都沒有上漲。而在第三季度,人民幣的所占比重仍為1.12%。各國中央銀行似乎并沒有過多地急于持有人民幣。
上面的圖表顯示了2015年第二季度以來世界官方外匯儲備的變化。底部藍(lán)色是美元的比例,它的國際主要外匯儲備的地位沒有變化。歐元(淺藍(lán)部分)保持穩(wěn)定在20%左右。美元和 歐元合計(jì)占外匯儲備的83.5%,這并沒有給其他貨幣留下多少空間。
雖然歐元取代德國馬克和歐洲其他貨幣成為一股主要力量,但它對美元霸主地位的影響并不大。同時也反映出人民幣在國際進(jìn)程中的路途仍然遙遠(yuǎn)而艱辛。
(撰稿人:侯文斌)